2012年2月4日 星期六

第二站:雲南風味

先來說一個故事。從前有一書生為求功名,所以獨自一人住在山嶺上寒窗苦讀。書生賢惠的妻子為了讓丈夫能在寒冬能吃上又有營養又能驅寒的食物,便想到了容易製作的米線。她先用一大砂鍋單獨盛裝雞湯或豬骨頭湯,又把米線及其它配料另裝在其它容器中。在丈夫吃的時候,就把二者混合,這便成為一碗熱氣騰騰並營養豐富的米線。這位賢妻的發明不僅讓她的相公無後顧之憂,就可發奮苦讀,最終能金榜題名,其故事更為後人所傳誦,並留下一道傳統美食,即所謂「過橋米線」。

近年來米線成為香港流行的食物之一,街頭卷尾都開滿了形形色色的米線店舖,它們都標榜自己是「雲南正宗」、「昆明米線」,這總令人產生嘗試的衝動。但是當走進食店,看到餐牌時便發覺這些「正宗」的米線,只是招徠客人的綽頭。這些米線內魚彈、牛丸、豬肉、雞肉等材料樣樣俱齊,當中最受歡迎的是不同程度的辣味配湯,食客往往為考驗自己的極限而屢次挑戰。豐富的材料、滾熱的濃湯,再加上「雲南」、「昆明」等名字,確是令人覺得這是正宗、可信的,但當細心留意便會發覺這種米線與香港地道的「車仔麵」並無分別,它的食法及材料跟真實的「過橋米線」已相差甚遠。

  在中七畢業後那個假期,我與三名朋友毅然負上背包到雲南四川旅行。二十多個小時的火車車程令人身心疲累,而且車上的餐食也難以入口,所以在下車後便希望能馬上祭「五藏廟」。我們先到了昆明的金馬碧雞坊,四處找尋雲南出名的「過橋米線」,經行人指點後我們便到了一間當地老牌的米線鋪「花溪王記」。在走到店鋪前,便看到了鮮明的價格版,這裡詳細地列出所有種類米線的價格,而且材料種類亦多樣,而主要材料就有生鵪鶉蛋、火腿薄片、雞肉薄片及各色蔬菜等,令人感到花多眼亂。最後我選擇了一個傳統的過橋米線套餐,在去領米線時,我心想這米線會不會是香港那種「大雜燴」般,但當看到實物後這個想法便隨之消散。跟相傳的故事般米線和湯是分開的,而且每樣材料都是以多個小碟分開而上,當吃時才把米線、湯和材料混和。這裡米線的湯底都是以雞湯製成,喝起來十分清甜,不像香港的米線只著重於辣味,而若是要添加辣味,在店鋪中央有一調味台,上面放了二十多種的辣椒供人選擇。

不論米線的好味與否,各地都存在著自己的特色及風味,而身為一個過客能感受到傳統正宗的風味確是難忘的經驗。 人長大後能做自己喜愛事的時間愈少,四個人能把所有事情拋開,負上背囊在雲南、四川遊走半個多月,這是人生珍貴的回憶,而這碗米線亦成為旅程中的代表符號,我每次吃米線時都會想起那些時間的「輕狂日子」。

1 則留言: